2023年8月22日《平顶山晚报》2版
【资料图】
六角亭
村史馆
游园长廊
村民王兴起在大棚内查看阳光玫瑰葡萄的长势
蒲楼村游园
□本报记者 吕占伟 文/图
高新区遵化店镇蒲楼村北依湛河、南邻沙河、西邻311国道和神马大道。
8月14日下午,烈日炎炎,笔直开阔的村道两侧,行道树微倾,呈交叉环抱之势,为行人送上阵阵凉意。与行道树紧邻的农田里,秋玉米青翠茂密,长势喜人。
美丽村貌抵人心
走进蒲楼村,开阔整洁的街道两侧一丛丛菊花盛开,一排排民居洁白的墙壁上绘着美丽图案和励志标语。
南北主村道和东西大街十字路口附近,是一个面积约3亩(1亩≈666.67平方米)的游园。青砖青石铺就的甬道、造型别致的六角亭,园内还栽种了一人多高的青竹和棕榈树、桂花、高杆月季、造型黄杨、蜡梅、月季球、红叶石楠、丛兰等。北侧是一处儿童乐园和池塘,“鲤鱼跃龙门”雕塑栩栩如生。
“村南是大沙河,村北是湛河,咱们一出门就是美景。”村民李民说,每到清晨和晚上,村里人都会在风景如画的河堤上散步、健身。
该村党支部委员李二奎说,4年前,村里的土路全修成了柏油路;2018年,村党群服务中心建成;翌年,游园及两条长廊和池塘建成。“游园这儿以前是荒地,池塘之前是一个大沙坑,现在你看,景观效果真不赖!”
幸福的生活都是奋斗来的。人居环境整治初期,村集体缺乏启动资金。2019年平煤隆基项目建设施工,遵化店镇文化路有一段要拆除,村党支部书记杨二许组织党员干部捡了3万多块废旧道砖用三轮车拉回村,干了整整6天,为铺设村内道路和修建游园节省资金数万元。
拆除违建,修村道,建游园、乡村大舞台、文化广场;改废弃老宅为村史馆、民俗馆;装路灯,配备环卫人员,实现垃圾日产日清;自来水也通到了家家户户。
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”。蒲楼村主村道边的墙上,写着这行醒目的大字。李二奎说,这是村“两委”的座右铭和共同心愿。
葡萄种植成气候
如果说美丽的人居环境是蒲楼村的颜值担当,产业振兴带动村民增收就是该村的实在内涵。
目前,蒲楼村葡萄种植面积约120亩,有葡萄种植合作社4家,冬桃、核桃、梨等特色产业种植面积约60亩,种植产业每年能解决该村约116名闲散劳动力的就业问题。
8月14日下午,村西一大片大棚里,一串串阳光玫瑰葡萄包裹着纸袋,沉甸甸地排列着。38岁的种植户王兴起在棚中走动,不时弯腰查看这些“宝贝”的长势。
从2015年冬季开始,王兴起在村里流转土地种葡萄,吸收本村富余劳动力就业,如今种植面积达30亩,每亩产值三四万元。谈起种阳光玫瑰,王兴起眼里有了光。
那是2015年,农业种植专家来到蒲楼村指导农户种植葡萄,王兴起向其取经后,当年秋季从洛阳一个苗木基地买来1500棵阳光玫瑰葡萄苗,开始在本村种植并获得成功。如今每年中秋节前夕,来自郑州以及广西、广东等地的冷藏车就会来到这里,将王兴起的阳光玫瑰葡萄装车运走,在当地的批发市场销售。
“小王很有思路,他下一步打算搞葡萄连片种植开发和深加工项目,在村里建一个葡萄深加工基地。”李二奎说。
“我就是在这个村长大的,种植葡萄年数也不少了,主要是想带动全村葡萄产业的良性发展,拓展产业链,为村集体经济注入活力。”王兴起笑着说。
村史馆留住乡愁
人居环境改善、产业振兴挖潜的同时,蒲楼村开发村史文化,因地制宜建起村史馆,用这种方式留住乡愁,凝聚全村人的精神力量。
蒲楼村村史馆位于村党群服务中心对面,是一栋徽派风格建筑,面积近百平方米,每逢节假日对外开放,高新一中的师生和周边村民是这里的常客。
走进馆内,里面摆放着八仙桌、条几、靠椅、柜子等老家具,红漆泛着幽幽的暗光。这些家具都是群众自发捐献的。馆内一侧放着织布机、耩耧、犁铧等农具,角落的粮仓堆满了金黄色的玉米。
墙壁上来自叶县档案馆的文字、图片记录了蒲楼村的辉煌历史:两次被命名为“蒲楼人民公社”、蒲楼区,为当时的区域经济文化中心,曾是叶县选树的先进人民公社典型。
“每次走进村史馆,就仿佛走进我过去生活的那个年代,让我越发珍惜眼前来之不易的一切。希望村里的后辈能多来村史馆看看,了解村子的发展历史,在新时代奋发努力。”该村年逾七旬的村民李忠感慨地说。
策划:刘泉
统筹:陶向军 王冬梅
执行:周冬 董佳理
视觉:王玉
关键词:
免责声明:本网站所有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请自担。
上一篇: 全市助学大会召开 陈向平出席并讲话 李明俊主持
下一篇:最后一页
8月21日,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迎来重大进展——国产首台16米级超大直径
由新华网联合微博发起的“七夕说出爱”心愿征集活动收到了网友们爱的分
新华社南京8月22日电(记者王珏玢、邱冰清)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科